中医的概念

是指中国传统医学、是研究人体生理、病理、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。承载着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。也是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。它是在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。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。在研究方法上,以整体观和相似观为指导思想,以脏腑、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,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,具有朴素的系统论和控制论,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。中医是指在中国大地上所有的医学,包括:“藏医、蒙医”等等。

中医科

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。包括阴阳、五行、气血、津液、脏象、经络、运气等的学说。以及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辩证、预防、养生等内容。

中医科是使用中药治疗冠心病、糖尿病、心律失常、脑梗塞、顽固性头痛、脑动脉硬化、急慢性肾炎、泌尿系结石、男科病、脾胃病、及心身疾病。运用针灸、理疗等方法治疗偏瘫、中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哮喘等疾病。为患者减轻痛苦。用微电脑牵引仪治疗颈椎病、腰椎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效果很好。

分为中医内科、中医疑难病科、中医外科、中医男科。

中医外科

主要治疗皮肤病、疮疡、直肠和肛门和外科杂病等,通过内服中药、外用药膏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拔毒生肌等方法、可以避免手术。

中医内科

对女性的各类不孕不育、带下病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崩漏、习惯性流产等疾病进行辨证论治。根据肾主生殖、妇女以血为本的理论。针对个体差异、采用个性诊疗、疗效很好。推拿理疗科:采用针灸、推拿、理疗、药杖、药罐于一体,专家手法独特、对各种颈椎病、腰椎病、关节疾病等采用个体化治疗,疗效显著。

中医疑难病科

本专科由名中医专家坐诊、专家熟记各类中医经典名著,并发挥利用到临床中。对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有客观独特的诊疗经验,为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。

中医男科

中医在治疗男科疾病所使用的中药、大多数是绿色植物药、疗效可靠、副作用小。西药多数是化学合成的药物,如抗生素副作用很大易引起医源性疾病、合成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。

中医的阴阳理解

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。他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,向阳为阳、背日为阴、后引伸为气候寒暖。方位的上下、左右、内外、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。

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,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,并认为阴阳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。

因此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,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,引入医学领域、凡对人体具有推动、温煦、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,通属为阳。对人体具有凝聚、滋润、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同属于阴。

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、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,生理功能,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,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。

中医阴阳运用

1、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,根据外为阳、内为阴、上为阳、下为阴、背为阳、腹为阴的的规律。人的皮毛在外为阳、脏腑在内为阴、头在上为阳、足在下为阴。

2、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,人体健康与否看阴阳是否调和,如内经所说“阴平阳秘、精神乃治”。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腐熟运化。将营养物质运送全身各处、使肉体增长强壮、使生命活动旺盛。食物消化后有形的肥料排出体外。

3、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,阴阳失去平衡,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。古人对症状分类也是用阴阳。阳证一般变现为发热、口渴、脉数等,热又称为热证(阳证)。阴证变现为不发热、不口渴、手足冷、脉迟、等古人又称为寒证(阴证)。内经说的“阳胜则热、阴胜则寒”。

阴阳偏衰、是指阴阳低于正常水平故称为虚症。阴不足、阳正常则阳虚内生热,阳不足、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。阴阳都不同程度不足时、虚寒、虚热并见、阴阳两虚。这就是内经的阴虚生内热、阳虚生外寒。阴阳两虚证。

4、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,阴阳是诊断总纲。疾病很多但属性不外乎阴阳两类。从疾病的发展部位看、不在表阳就在里阴。从疾病性质看,热证(阳)、寒证(阴),从疾病发展趋势看,实证(阳)、虚证(阴)。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性。

5、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,中药种类甚多,就性能不外乎阴阳。从药性来看,寒、热、温凉、温热属阳,寒凉属阴。从治疗上总体要“调整阴阳、以平为期”。针对阴阳盛衰、采取补其不足、泻其有余。使阴阳偏盛偏衰的现象得到纠正。寒者热之、热者寒之、实者泻之、虚者补之”。

临床上借药性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。达到阴平阳秘、精神乃治。临床具体的做法是 ⑴ 阳虚阴胜则寒、治时寒者热之(用热性药),⑵ 阴虚阳胜者则热,治法,热者寒之(用寒性药)。  ⑶正气不足治疗要虚者补之。 ⑷ 邪气偏胜,治法实则泻之。  ⑸ 阴不足、阳偏亢治时滋阴潜阳 ⑹ 阴阳都不足治疗要滋阴助阳,(营养双补)。

中国古代十大名中医之祖

1、外科之祖:华佗  

2、医圣:张仲景  

3、针灸之祖:黄帝  

4、脉学之祖:扁鹊  

5、药王:孙思邈  

6、儿科之祖:钱乙  

7、法医之祖: 宋慈  

8、药圣:李时珍  

9、《医宗金鉴》总修官:吴谦  

10、预防医学的介导者:葛洪。


关于我们 免责条款 版权说明 广告与服务 加入我们 机构合作 案例分享 投稿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